今天我观看了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第二季的第五期(三)(四)。这两期的质量总体还不错啥叫股票配资呢,个人而言,最喜欢的是南瓜的段子。
南瓜的表现让我有点儿找回了去年那种感觉,他的文本回归了一种“文学性”。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肥胖的年轻外卖骑手,通过减肥尝试脱口秀,并且期望成为“练习生”,有种意想不到的“反差感”。这样的设定让人既意外又有趣。
至于小北的段子,虽然效果很炸,但我没有把它列入我的“钟意榜”。他的段子有一种独特的属性,我大致可以称其为“内部梗”。这类段子就像《吐槽大会》那样,基于舞台上的一些事件提炼出来进行高密度的吐槽,虽然技巧性强,但其效果紧密依赖于舞台的背景。如果你对这个舞台不熟悉,这类笑话的效果就会大大降低,很多笑点也许你就会失去共鸣。总的来说,这种段子更适合圈子内的人听,外面的人可能不太能“心领神会”。但偶尔听听,还是能让人感到非常“醒脑”。如果由比赛无关的演员或开场嘉宾来讲,效果可能会更好。
展开剩余79%不得不提的是,小北的段子充满了“攻击性”,为了避免某些人“对号入座”,付航提前站出来认领了关于“王八蛋”的吐槽。这一举动让我认为付航其实是在帮小北减轻段子的“攻击性”,这是出于一种善意的举动。
另外,我还是要吐槽一下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的结构,真的没有必要一集非得分成四期。
接下来说说《喜剧之王单口季》第二季第五期(三)(四)的一些段子。
首先是宋万博。马东对他的评价非常精准,他就是“作者”。他的文本结构严谨、用词精确,且非常克制。或许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创作者,但就目前来看,至少在线上,他还不算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演员。宋万博这期的段子,主题其实并不新鲜,是一个讲述农村少年在“差距”中成长的故事。这样的故事,很多年轻演员都曾经讲过,但可能由于他是前辈,反而为后辈提供了某种创作的参考模板。
接下来是张踩铃。只能说她的表现是“合格的”,但并没有什么亮点。我认为,张踩铃的创作更偏向于“表达”而非“好笑”。她借用某些偶像剧,表达了她曾经为了取悦异性所做的行为,觉得这是羞耻的。但我个人觉得,喜欢一个人并为此做一些离谱的事并不一定就是羞耻的。举个例子,隔壁的大国手曾说过一个段子,意思是某种规训没有打破,另一种新的规训又加在某个群体身上。在我看来,“大女主”的形象很好,但“可爱的小女生”也不应该觉得羞耻。至于张踩铃对偶像剧的理解,可能也有一些偏差。偶像剧虽然有一些糟粕,但并不引导观众为了取悦他人而“委屈自己”。偶像剧的套路一般是“霸道总裁”喜欢上“普通的我”,原因是他喜欢我“真实不做作”。
然后是小北的段子,前文已经阐述过,不再多言。
至于大老王,他的段子合格,属于那种标准的“线上”风格,可能比较打动观众的是那股“自由散漫”的气息。
庞颖的表现让我觉得更像是在听一场辩论。她在文本技巧上的掌握非常精湛,但整个段子有点过于精巧,像是在做一场复杂的论证,反而显得“绕”了一些。而且,她在互动环节提到自己研究了很多脱口秀的书,我觉得她的研究其实挺有道理的,但在实践上,感觉还是差了点火候。她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对“生活”的叙述,许多内容显得空泛。
阿水的段子前半段做得不错,特别是关于“东北菜”和其他菜系的对比,但后半段,他模仿母亲的口头禅虽然有魔性,却也带有一种“压迫感”,而且他唱的两首歌我没有听过,没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韵味。
最后是南瓜。对于一个演员来说,失去原有“标签”意味着要重新建立与观众的联系。南瓜这期做得不错,他将自己从“外卖员”这一标签转变到另一个身份的过程讲得既有趣又带有某种“宿命感”。期待他之后的更多段子。
总的来说,这期节目表现还行,但也有不少细节可以再提升。我是桃花岛浪人,以上就是我的随便闲聊,纯属个人看法,大家请勿以我为准。
发布于:福建省华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